“世纪中大 山高水长”学术科研育人系列活动第041期:2024年第十三届爆炸力学实验技术专题研讨会
2024年11月12日,中山大学将迎来建校100周年。赓续学术传统,百年弦歌不绝。百年校庆来临之际,“世纪中大 山高水长”学术科研育人系列活动如约而至。
2024年10月18日至20日,由中国力学学会爆炸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承办的“第十三届爆炸力学实验技术专题研讨会”在广东开平成功召开。来自全国四十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一百四十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研讨会开幕式由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胡玲玲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力学科学处张攀峰处长、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戴兰宏研究员、中国力学学会爆炸力学专委会主任黄晨光教授、中国力学学会爆炸力学专委会爆炸力学实验技术专业组组长汤铁钢研究员,以及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院长吴志刚教授分别进行了开幕式致辞。






大会学术报告环节由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戴兰宏研究员和北京理工大学陈小伟教授主持。

广州大学郝洪院士的报告主题为《performance of sandwich structures with nature-inspired cores against blast load》。他分享了仿甲壳结构、仿羊角结构和仿大叶结构等一系列具有优异冲击防护性能的仿生夹芯防护结构设计方法,在一系列常规点阵结构的基础上引入仿生设计理念,并结合仿真和试验等方法详细阐述了其变形模式和力学机理。

西北工业大学李玉龙教授的报告主题为《退火和化学钢化玻璃动态压缩拉伸和弯曲性能》。他分享了可以基于电磁感应原理产生应力波的ESHPB试验方法。相比于常规SHPB试验方法,该方法可以通过单轴双向同步加载更快实现应力平衡和恒应变率,有效解决了脆性玻璃材料难以进行高速动态试验的难点。李玉龙教授团队通过该方法对脆性玻璃材料的多项动态性能进行了表征,阐明了脆性玻璃材料动态加载下的应变率效应和尺寸效应,并分析了应力波加载方式对试样动态压缩强度的影响。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汤铁刚研究员的报告主题为《化爆安全性研究实验方法与测试技术简介》。从应用领域、毁伤过程、试验方法和测试技术等方面阐述了化爆安全的重要性和最新研究进展,并结合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工程实例和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探讨了该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

华南理工大学汤立群教授的报告主题为《超软材料的SHPB实验技术与本构关系》他分享了一种可以对超软材料开展中应变率力学行为研究的先进动态试验方法。该方法在传统SHPB试验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设计,使其阻抗与超软材料适配,有效解决了软材料动态加载下发生过度变形和信号采集困难等技术缺陷?;诟梅椒?,汤教授团队实现了对超软材料动态力学行为的有效表征,并进一步将该方法与生命科学相结合,探讨了其在生物体力学特性表征方向的可行性和应用潜力。

针对传统冲击波调控难以兼顾大变形和非线性特性的难题,中山大学的胡玲玲教授汇报了主题为《应力波调控超材料及在动态试验技术中的应用》的报告。胡玲玲教授结合手性压扭耦合超材料在缓冲和隔振方面的优异特性提出了一种兼顾结构刚度和缓冲性能的新型梯度压扭超材料,并发明了一种剪压比可调的压缩-扭转混合加载动态试验技术。该技术不仅有效解决了传统动态试验技术中压缩载荷和剪切载荷不同步的问题,且具有较广的载荷适用范围,在动态试验加载技术方面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次研讨会还设置了三个分会场报告,报告内容涵盖了爆炸冲击波测量、结构抗冲击设计、材料动态力学性能测试技术等多个方面。来自全国26家高校和研究院所的知名学者就最新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享与交流。
初审 | 张怀钦
审核 | 赵晓江 张锦绣
审核发布 | 罗愈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