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雪榕,男,1981年3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百人计划”(中青年杰出人才),深圳市“鹏城孔雀计划” B档特聘岗位。自动化学会系统复杂性专委会秘书长、系统仿真专业委员会委员,指挥与控制学会空天安全平行系统专业委员会副总干事、集群智能与协同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仿真学会系统仿真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
2003年获国防科学技术大学飞行器测试与发射工程学士学位,2005年获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学科硕士学位,2010年获国防科技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2011年至2013年在清华大学力学博士后流动站任助理研究员,2019年经中山大学“百人计划”(中青年杰出人才)人才引进,任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副教授。
先后承担863、部委级重大课题、北斗重大专项、高分重大专项、科技委课题等各类项目10余项,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重大项目一项,重点项目一项;作为技术负责人参与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3项。主要研究成果包括飞行协同控制与任务规划、大型异构星座设计,航天系统平行试验理论等。在航天技术领域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教材1部,参编参译专著译著5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袷〔考督萄С晒币坏冉?项?;衽砑魅?项。
研究方向:
(1)飞行器分布式协同导航、制导与控制技术研究
针对分布式无人机、小卫星等协同感知任务中的自主导航定位能力有限、单系统感知能力弱等问题,研究分布式协同感知多源信息融合,群体自主导航与协同测量,个体自主飞行与群体智能控制技术,具体包括太空目标协同探测、无人机地理空间环境分布式感知与建图、基于视觉的自主与协同建图与导航(SLAM)、无人机空海目标协同搜索与定位、多个体协同对抗与博弈等。
(2)空天复杂系统控制与决策、建模仿真与平行试验研究
针对空天大系统复杂性问题,研究其复杂性机理,运用复杂网络、进化计算等理论,开展复杂体系的表征、计算实验和效能评估。发展虚实融合的平行试验方法理论,基于智能体构建复杂系统计算系统,进行复杂系统计算试验和能力评估。运用飞行器动力学建模、基于虚拟三维环境的多智能体强化学习,构建空天复杂系统的仿真,探索平行试验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等。
(3)飞行器协同感知应用研究
基于无人机、卫星等感知平台协同控制,开展复杂环境探测、测绘、目标搜索、目标跟踪等方面的感知与应用研究,具体内容包括大型卫星星座设计与应用、卫星集群应用、异构多飞行器分布式协同探测与识别、空间服务、深空协同观测等方面的应用研究。
讲授课程:
大学物理实验、飞行器试验统计学、航天系统工程(本、硕)、现代导航技术
负责的科研项目:
1.智能复杂理论研究,纵向课题,2022.7-2023.12
2.基于自主小车的算法验证,纵向课题,2020.7-2022.12
3. 无人机高精度导航技术,纵向课题,2020.7-2022.08
4. 干扰对系统性能影响分析与仿真技术,横向课题,2019.12-2020.06
5.基于协同探测的信息融合技术研究,横向课题,2020.07-2021.06,项目负责人
6.航天平行试验,部委级重大课题,2015-2018
7.智能集群与机动自组织技术应用,部委级重点课题,2014-2018
奖励:
1. 2020.11,杨雪榕(4/5),导航卫星星座的工程设计方法,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优秀奖,2020年7月,二十四届全国发明博览会“发明创业奖·项目奖”金奖
2. 2020.11,杨雪榕(4/8),一种导航卫星星座兼容与互操作分析方法,二十四届全国发明博览会“发明创业奖·项目奖”金奖
3. 2018.10,杨雪榕(4/9),航天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与实践,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4. 2018.12,杨雪榕(2/10),复杂异构星座构型优化设计及备份技术,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5. 2014.12,杨雪榕(6/15),卫星在轨偏心释放技术,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6. 2013.11,北斗二号卫星工程大总体仿真验证与试验评估系统,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8
7. 2007.9,智能化测试监控与故障诊断系统,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9。
8. 2010,中国系统仿真学会,优秀仿真科技工作者奖
联系方式: yangxr23@mail.sysu.edu.cn
检索论文: 实验室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