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邬树楠,男,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教授、博导、院长助理,超大尺度空间系统构建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中山大学智能导航研究所副所长;曾入选教育部研究生学术新人计划、大连市高层次人才创新支持计划(青年科技之星)和深圳市“鹏城孔雀计划”特聘岗位等。主要研究方向为航天器轨道姿态动力学与控制、超大型航天器在轨构建与应用控制技术,空间机器人动力学与控制,智能多源自主导航技术,鲁棒与智能控制方法及航空航天应用;研究成果支撑了中国空间太阳能电站控制系统方案设计与技术攻关、并被NASA技术专家、Nature编辑等知名学者以及BBC、《科学美国人》等中外媒体关注,多次参与超大型航天器在轨组装制造技术论证,发表大会特邀报告/特邀报告等3次。
作为负责人承担的课题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点项目课题、国家级重点课题、大连市人才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等30余项。在《Nonlinear Dynamics》、《Journal of Guidance Control & Dynamics》、《AIAA Journal》、《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Acta Astronautics》、《力学学报》等学科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被引用1100余次,以第一作者出版学科领域国内首部专著《空间太阳能电站动力学与控制》。曾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三等奖、大连理工大学教学质量优良奖、中山大学年度考核优秀等。目前,担任美国航空航天学会(AIAA)会员,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导航制导控制专委会委员;担任Nature旗下首本工程学科综合性期刊《Communications Engineering》编委,SCI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编委、《应用力学学报》青年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等职务。曾率领学生获得2017年国际宇航联空间太阳能学生设计竞赛世界亚军、2023年中国宇航学会首届空间太阳能电站青年创新竞赛全国冠军,指导的学生中先后有6人次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欢迎对上述研究方向有兴趣的硕/博研究生、博士后,以及专职科研人员!
联系方式(注:网站左侧已经显示公务邮箱)
E-mail: wushunan @ mail. sysu. edu. cn
通讯地址:深圳市光明区公常路66号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理学园西417
主要经历
2024.04-至今, 中山大学 航空航天学院,教授/博导
2023.12-至今, 中山大学 航空航天学院,院长助理
2021.05-2024.03,中山大学 航空航天学院,副教授/博导
2017.12-2021.04,大连理工大学 航空航天学院,副教授/博导
2012.08-2017.11,大连理工大学 航空航天学院,师资博士后/讲师/硕导
2010.09-2011.08,英国格拉斯哥大学 航空宇航工程系,联合培养博士生
2006.09-2012.07,哈尔滨工业大学 航天学院,硕士/博士
2005.08-2006.08,哈尔滨太平洋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师
2001.09-2005.07,哈尔滨工程大学 自动化学院,本科生
代表性研究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空间太阳能电站在轨装配中结构振动与姿态稳定的分布式控制,2020-2023,负责人。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课题,超大型航天结构在轨组装动力学与控制,2023-2027,负责人。
- 大连市高层次人才创新支持计划项目,基于深度学习的卫星参数智能辨识方法,2018-2020,负责人。
- 国家预研重大项目子课题,空间太阳能电站轨道与姿态控制技术,2018-2021,负责人。
- 机器人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空间机器人抓捕非合作目标过程的参数智能辨识与控制技术,2022-2023,负责人。
- 国家预研重点项目课题,2020-2023,负责人。
- 国家预研重点项目课题,2023-2026,负责人。
- 国家预研重大项目子课题,空间太阳能电站在轨组装技术,2023-2024,负责人。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向在轨组装的爬行机器人设计与柔顺控制,2024-2026,负责人。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课题,智能多源自主导航,2024-2028,参与/团队副组长(组长:吴志刚教授)。
代表性成果(近五年)
- Zhang K (学生), Wu S(通讯), Wu Z. Multibody dynamics and robust attitude control of a MW-level solar power satellite.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1, 111:106575.
- Wang E (学生), Wu S(通讯), Wu Z. Active vibration suppression for large space structure assembly: A distributed adaptive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approach. 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Control, 2021: 27(3-4): 365-377.
- Chu W (学生), Wu S (通讯), Wu Z. Least square based ensemble deep learning for inertia tensor identification of combined spacecraft.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0, 106: 106189.
- Zhang K (学生), Wu S(通讯), Wu Z. Robust Enhanced Control Strategy of a Solar Power Satellite Using Multiple Sensors. Journal of Guidance, Control, and Dynamics, 2020, 43(2): 338-346.
- Zhang K (学生), Wu S(通讯), Liu Y, Wu Z. Optimal Attitude Sensors Placement for a Solar Power Satellite Considering Control–Structure Interaction. AIAA Journal, 2019, 57(10): 4593-4598.
- Wu S, Chu W, Ma X, Wu Z(通讯). Multi-objective integrated robust H∞ control for attitude tracking of a flexible spacecraft. Acta Astronautica, 2018, 151: 80-87.
- Liu Y (学生), Wu S(通讯), Radice G. Gravity-gradient effects on flexible solar power satellites. Journal of Guidance, Control, and Dynamics, 2018, 41(3): 777-782.
- 吴志刚, 蒋建平, 邬树楠, 李庆军, 王兴, 谭述君, 邓子辰(通讯). 航天结构空间组装动力学与控制研究进展. 力学进展,2024, 53: 1-47.
- 王恩美 (学生), 邬树楠, 吴志刚(通讯). 在轨组装空间结构面向主动控制的动力学建模. 力学学报, 2020, 52(3): 805-816.
- 邬树楠,吴志刚,张开明??占涮裟艿缯径ρв肟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2023.10. (学术专著)
获奖论文:
- 刘谋怀 (学生), 邬树楠(通讯), 周威亚等. 面向结构基频最大化的空间组装序列规划. 第四届可展开空间结构学术会议优秀论文,2020.
- Wu S(通讯), Radice G, Gao Y, et al. Quaternion-based finite time control for spacecraft attitude tracking. Acta Astronautica 高被引论文, 2011.
主要荣誉
- 大连理工大学星海优青(学院仅3人),2018年;
- 大连市青年科技之星,2017年;
-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杰出审稿人;
- 教学质量优良奖,2019年、2020年。
- 中山大学年度考核优秀,20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