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 | 航空航天学院本科生参加第十九届国际大学生工程力学竞赛喜获佳绩

        2025年4月10日至11日,第十九届国际大学生工程力学竞赛在白俄罗斯国立交通大学举行。2024年12月,航天航空学院12位本科生组队在该赛事的亚洲赛中表现优秀,获得了本次比赛的参赛资格。在学院的大力支持和精心安排下,由刘祚秋、陈衍茂和罗莹莹担任指导老师,认真开展赛前培训。来自航空航天学院的6位本科生组成代表队,由陈衍茂教授带队首次出国参赛。

        本次赛事吸引了23所国内外高校、共110余名学生参赛。在个人赛中,杨瑞鑫和苏洵逸分别获得三等奖。本次比赛的难度大、获奖面小,代表队首次出国参赛,克服困难发挥水平,开拓了国际视野;同时,也找到了差距和不足,为我院力学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交流契机。

        国际大学生工程力学竞赛是由俄联邦多所高校在2005年共同发起,是公认的力学专业高难度理论赛事。自2018年引入国内以来,逐渐受到了国内高校学生的关注和重视。

 

 

参赛师生合影

 

 


文案 | 航空航天学院力学系

排版 | 张斌 

初审 | 钟轩 张超

审核 | 黄建亮 赵晓江

审核发布 | 罗愈业

共融共创 聚力发展 | 航空航天学院与先进技术研究院开展党支部共建活动

        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2025年3月17日,航空航天学院教职工党支部与先进技术研究院党支部在深圳校区理学园西220会议室开展党支部共建活动?;疃珊娇蘸教煅г河詈浇讨肮さ诙持Р渴榧?、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张小虎教授主持。

 

        航空航天学院党委书记罗愈业首先对先进技术研究院党支部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杨佩青表示,先进院始终致力于与学院共同服务学??蒲惺乱档姆⒄?,对航院积极参与和支持先进技术研究院的工作表示感谢。

        宇航教职工第三党支部书记卢镇波教授参加本次活动并介绍了低空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等,对学院未来在低空经济领域的科研方向和发展路径做了分享,引发了与会人员的强烈共鸣和热烈讨论。

        随后,先进技术研究院各业务处室分管处领导分别就项目申报、平台建设、质量管理及保密工作要求等政策向学院教师进行了详细解读和宣讲。双方党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展开了充分交流,为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推动业务融合建言献策。

        罗愈业书记在发言时充分肯定了此次支部交流活动的重要意义,鼓励学院教职工党支部充分发挥头雁作用,紧跟国家战略需求,加快新技术攻关步伐,力争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并输出高水平科研成果。主动谋划,深化交流,积极争取先进技术研究院指导和支持,共同为学院建设和大湾区发展注入新动能。

        活动最后,张小虎教授以一曲深情激昂的《跟你走》献唱全场,歌声饱含热情,现场活动在热烈的掌声中达到高潮。

 

        此次共建活动,加强了航空航天学院教职工党支部与先进技术研究院党支部之间的沟通联系,为双方今后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双方一致表示,将以此次共建活动为契机,积极探索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新思路、新方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学?!八涣鳌苯ㄉ韫毕琢α?。

 


文案 | 邹易君

图片 | 李雪彤

排版 | 敖欣茹

初审 | 潘天成 李雪彤

审核 | 赵晓江

审核发布 | 罗愈业

访企拓岗 就业护航 | 航空航天学院2024年积极访企拓岗促就业,助力学生职业发展!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积极响应学校相关工作安排,航空航天学院在2024年持续发力,集中全院力量推进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助力学生职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党建引领,贯彻落实“一把手”工程

        3月19日,学院院长吴志刚教授、党委书记罗愈业等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及教师代表一行人与南方航空公司进行共建洽谈,共同商讨有关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等问题。

        5月30日,学院党委罗愈业书记、赵晓江副书记等一行人赴中信海洋直升机股份有限公司开展访企拓岗专项行动并进行党建共建洽谈,为学院与企业未来的深度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学生就业拓展了新的空间。

 

        12月5日,学院党委罗愈业书记带领学院师生代表赴海格通信集团交流学习。师生们参观了公司科技和文化展厅,体验了模拟飞行,深入了解公司发展历程和业务板块,为学生提供了深入了解通信行业的机会,也为学院与海格通信未来的合作提供了契机。

 

二、就业护航,访企拓岗调研队积极“走出去”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5月15日和12月26日,调研队在学院辅导员钟轩老师的带领下,两次前往荣耀终端有限公司全球总部参观学习,深入了解荣耀公司的先进科技和业务范围,为同学们未来求职积累了宝贵经验。

     

  • 比亚迪公司

            5月15日,学生第一党支部联合2021级本科力学班团支部和23级硕士机械2班团支部,在钟轩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比亚迪公司总部开展“科技之旅,启迪未来”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拓宽了同学们的就业视野,还增强了大家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认知和兴趣。

     

  • 第二十八届全国高校毕业生秋季就业双选会

            10月12日,调研队组织毕业生前往福田区会展中心参加2024年度“追梦鹏城,创享未来”,第二十八届高校毕业生秋季双选会。

     

  • 潮州三环集团

            10月17日,我院积极动员应届毕业生走进潮州三环集团,深入了解先进陶瓷材料在电子信息、光通信、AI、新能源领域的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给大家带来了深刻的启发。

 

  • TP-LINK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12月26日,访企拓岗调研队在辅导员钟轩老师的带领下,前往TP-LINK普联技术有限公司光明工厂参观学习,拓宽了同学们的就业视野,使大家对通信设备行业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 中科宇航探索技术有限公司
            12月27日,访企拓岗调研队前往中科宇航观看火箭发射直播,并参观中科宇航的组装车间,让大家对国内商业航天产业链的最新情况有了系统性的认知,并对技术前沿及未来趋势有更深的了解。

 

三、梦想启航,积极开展校招宣讲“引进来”

3月19日

航天工程大学来访学院开展招生宣讲活动。

 

5月23日

学而思国际教育集团来访学院开展招聘活动。

 

5月29日

深圳云泊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来访学院开展专场宣讲招聘会。

 

9月20日

深圳市固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来访学院开展招聘活动。

 

9月24日

潮州三环集团来访学院开展招聘活动。

 

9月26日

TP-LINK普联技术有限公司来访学院开展招聘活动。

 

10月11日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十研究院来访学院举行专场宣讲招聘会。

 

10月15日

KLA 科天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来访学院开展招聘活动。

 

10月18日

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来访学院开展招聘活动。

 

10月24日

中科宇航探索技术有限公司来访学院开展招聘活动。

 

10月29日

蓝天教育(深圳)集团有限公司来访学院开展招聘活动。

 

11月20日

银河航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来访学院开展招聘活动。

 

11月28日

中国南方航空公司来访学院开展招聘活动。

 

12月13日

中北大学来访学院开展招聘活动。

 

 

四、总结与展望

2024年,航空航天学院通过一系列访企拓岗和校招宣讲活动,为学生搭建了与企业直接交流的平台,拓宽了就业渠道,增强了学生对不同行业的认知和了解,提升了就业竞争力。同时,学院与多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未来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习就业等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新的一年里,航空航天学院将继续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持续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创新合作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助力航院学子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为国家航空航天事业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图文 | 航空航天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

排版 | 胡晶晶
初审 | 钟轩 张超

审核 | 赵晓江
审核发布 | 罗愈业

第八届国际动态能量吸收研讨会在广东珠海成功召开

        2025年1月3日至6日,由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承办,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协办的“第八届国际动态能量吸收研讨”在广东珠海成功召开。国际知名力学家香港科技大学余同希教授、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Hao Hong教授、国际冲击学会主席Guoxing Lu教授(IJIE副主编)、曼彻斯特大学Qingming Li教授(IJIE副主编),清华大学周青教授(IJIE副主编)等国内外38所高校、科研院所的9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研讨会。研讨会开幕式由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胡玲玲教授主持。香港科技大学的余同希教授、宁波大学的周风华教授、中国科技大学的虞吉林教授分别进行了开幕式致辞。

开幕式致辞

 

        为充分讨论,本次研讨会只设置一个分会场,两整天27个邀请报告,其中特别邀请浙江大学的Guoxing Lu教授、香港科技大学的余同希教授、曼切斯特大学的Qingming Li教授、广州大学的Hao Hong院士、武汉理工大学朱凌教授和中山大学胡玲玲教授进行了精彩的大会报告。此外,邀请宁波大学周风华教授、北京理工大学陈小伟教授、香港理工大学阮?;越淌诘榷辔谎д叽赐巳胧さ难氡ǜ?。

大会报告  卢国庆教授
大会报告  李庆明教授
大会报告  郝洪院士 
大会报告  朱凌教授
大会报告  胡玲玲教授

 

        Guoxing Lu教授呈现的大会特邀报告题为《机器学习在能量吸收的应用》,深刻探讨了如何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对力学超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声学性能进行预测、定向调控和优化,显著提升了折纸超结构的设计效率。曼彻斯特大学Qingming Li教授带来题为《Determination of the dynamic strength of ductile and brittle materials at high strain-rates》的大会报告。李教授系统梳理了脆性和韧性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的研究历程,并针对两类典型工程材料,在高应变率条件下的动态强度与变形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再在此基础上,对现有本构模型进行了必要的修正与完善。广州大学Hao Hong院士发表了题为《折纸超结构抗撞击性能研究》的大会报告。他将折纸结构卓越的可编程特性应用到冲击防护领域,设计出一系列具有优异撞击防护效能和吸能效果的新型三明治结构。此外,针对传统折纸结构在三轴方向上强度差异显著的挑战,郝院士团队提出了一种具有良好各向同性的新型多向折纸结构,该结构在复杂载荷作用下表现出优异的冲击防护性能。武汉理工大学朱凌教授以《工程中的反复碰撞问题的研究进展》为题开展了大会报告。报告中,朱教授系统地回顾了工程领域内反复碰撞问题的研究历程,并指出,在复杂荷载条件下,局部区域的多次碰撞问题仍亟待深入探索。随后,朱教授以大型破冰船执行极地科考任务作为实际案例,通过理论分析与缩比模型试验双重路径,对局部区域多次碰撞的科学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并对这一领域在工程技术上的最新突破与进展进行了分享。中山大学胡玲玲教授的大会报告,题为《冲击应力波的非线性调控和可重复缓冲》。胡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新型弹簧—连杆可重复缓冲结构,并基于理论方法实现了对其非线性力学特性的精确定制,仅需简单调整部件配置,即可迅速切换至不同本构状态,在击防护领域展现出极好的应用前景。报告中还介绍了一种利用压扭耦合超材料实现压缩-扭转同步加载的试验技术,并基于压扭耦合效应提出了一种高效缓冲策略。最后,胡教授结合电池冲击防护的实际需求,深入分析了应力波调控与可重复缓冲策略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价值。

        本次研讨会最特别的亮点在于,不仅呈现了精彩的学术报告,更在1月4日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圆桌会议。首先由香港科技大学余同希教授结合工程案例,深入浅出地分享了题为《无量纲内禀控制参数初探》的大会报告。随后,全场专家学者们围绕“无量纲内禀控制参数”和“人工智能在力学领域的应用”两大核心议题开展了长达一小时的热烈且深入的讨论。在这一环节中,多位专家纷纷发表了独到见解,讨论内容深刻且富有前瞻性,充分展现了学术火花的碰撞。最后,余同希教授与各位专家共同展望了动态能量吸收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为此次圆桌会议划伤了圆满句号。此次圆桌会议凭借其独特的形式与高质量的交流内容,获得了与会专家学者的广泛称赞。

余同希教授圆桌会议

 

会场照片

 

会议合影

 

 


文案|张天朋 张强

排版 | 金俊杰

初审 | 张怀钦

审核 | 张锦绣 赵晓江

审核发布 | 罗愈业

聚焦前沿,启航创新——航空航天学院“致远论坛 2024”成功举办

        为响应国家关于加快航空航天科技创新、推动高端人才培养的战略号召,同时进一步加强校内外学术交流,激发青年学者的创新活力,由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主办,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研究生会承办的科研赋能“A”计划—— “致远论坛 2024”于2024年11月-12月成功举办,此次论坛主要包括学术作品投稿展示以及专家论坛讲座两部分。

        科研赋能"A"计划( Aerospace)主要包括致远讲堂、致远论坛、致远沙龙三个部分,以科研讲堂和学术沙龙为支撑,以科技竞赛为内驱,以“价值引领、名师引路、朋辈引航、竞赛引擎”为宗旨,旨在提升青年科研能力,浓郁学术氛围。

 

01 学术作品投稿展示

 

 

        学术作品投稿展示以 “航空航天前沿进展与挑战” 为主题,以航空航天领域相关研究方向为作品方向,旨在汇聚各方智慧,共同探讨航空航天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技术突破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优秀作品进行展出

 

 

02 专家论坛讲座 

 

        致远论坛2024在航空航天学院流体力学与工程设计中心的支持下,共邀请了8位专家教授进行论坛讲座。

 

学术讲座一

        姚小虎教授分享了“极端条件下无序合金的变形行为及使役设计”的内容。

        姚教授讲述了非晶合金和高熵合金通过其独特的结构和化学特性,显著提升了金属材料的强度和韧性。非晶合金方面,提出了一种基于“杯锥结构”断口的细观缺陷分析方法,并引入自由体积软化机制加速损伤演化,建立了金属玻璃动态拉伸断裂的跨尺度本构模型,揭示了层裂破坏中的韧脆转变机理。高熵合金方面,提出了区分晶格畸变与化学短程作用对层错能与滑移能垒调控的原子尺度方法。

 

学术讲座二

        李正强教授分享了“大气环境卫星遥感的进展与挑战”的内容。

        李教授讲述了大气污染防治、碳达峰、碳中和等重大需求为空间信息应用带来了新的机遇。介绍了国内外发射的多颗大气环境类监测卫星,以及国内发射的高分等系列探测卫星。报告围绕大气遥感领域,介绍了对气溶胶、温室气体、污染气体等大气成分遥感探测的最新进展。

 

学术讲座三

        万敏平教授分享了“粗糙壁湍流的建模与机理研究”的内容。

        万教授讲述了粗糙壁湍流广泛存在于各种工程和环境流动中。与光滑壁湍流相比,粗糙表面大大增加了壁面摩擦阻力,并影响流动结构和机理。本报告介绍了万教授课题组近期在粗糙壁湍流建模与流动机理方面的研究,探讨了粗糙壁湍流的约束大涡模拟、城市冠层流动的混合层类比、粗糙壁湍流中大尺度脉动的估算等科学问题。

 

学术讲座四

        余鹏副教授分享了“Viscoelastic Upstream Instability”的内容。

        余教授讲述了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粘弹性流体在狭窄通道中绕圆柱流动的情况。为稳定模拟采用了平方根重建方法并考虑了分子耗散效应。结果表明,低雷诺数流动中的粘弹性上游不稳定性可以通过宏观粘弹性本构关系成功复现。研究了圆柱堵塞比(BR)、魏森贝格数(Wi)、粘度比(β)和聚合物最大伸长(L)对回流长度(LD)的影响。发现当Wi超过临界值Wic且BR大于16.7%时,会出现上游回流。此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粘弹性尾流中的新型不稳定机制。

 

学术讲座五

        单肖文教授分享了“Grad's eigen-function collision model and the LBM-SMRT model”的内容。

        单教授首先以气体动理论为出发点,系统介绍了Boltzmann方程的由来、基于Knudsen数的Chapman-Enskog展开及基于Grad-13矩的特征值展开。并介绍了单教授团队在谱多松弛时间(Spectral-MRT)LBM模型方面的工作,将粒子分布函数通过离散Hermite变换引入高维相空间,并基于不同阶的速度中心矩确定各松弛时间,从而对不同阶上的BGK碰撞项实现分级松弛。SMRT有效地改进了常规LBGK在高马赫数下非等温流的数值模拟,有望成为实用性更广泛的CFD数值方案。

 

学术讲座六

        仲政教授分享了“力化学耦合连续介质理论”的内容。

        报告系统介绍了力化学耦合连续介质理论,通过引入反应进度和扩散浓度两组变量来描述化学反应和物质扩散在不同时空尺度下对材料响应的影响。讲解了在复杂环境下材料内部力学行为与化学反应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涵盖力化学耦合理论的数学模型构建、实验验证方法以及在材料领域的实际应用案例等内容。

 

学术讲座七

        景路教授分享了“颗粒流动问题的宏微观跨尺度研究”的内容。

        讲座介绍的颗粒物质的流动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物理现象,与泥沙运动、泥石流、海底滑坡等自然过程和深??笪锟墒渌偷裙こ碳际趺芮邢喙?。本报告从微观-宏观跨尺度研究的角度,以非均匀颗粒物质的流动分选现象为例,探讨其微观力学机理,并建立物理涵义清晰的宏观动力学模型。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完善颗粒流数值模拟方法提供理论支持,可为自然灾害防治和工业颗粒材料处理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学术讲座八

        陈仲欣教授分享了“单原子催化的精细化学品流动合成”的内容。

        讲座介绍的多相催化连续合成技术是推动绿色制药和医药制造升级的关键,特别是单原子催化剂有望应用于医药衍生物的高效制备。通过调控催化剂的原子级配位环境,开发具有协同作用的催化体系,解决传统单原子催化剂在复杂反应中的活性不足问题。研究还涉及液相有机催化的连续合成方法,旨在从基础化学品高效地合成高价值医药衍生物。同时,搭建光、电、热驱动的多相催化流动反应器,结合流体动力学模拟优化反应器性能,推动精细化学品的克级连续生产。
 


        8位专家教授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见解,这些报告不仅展示了各自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还对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同学们受益匪浅。

 

03 总结

 

 

        本次“致远论坛 2024”学术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航空航天领域前沿研究的丰硕成果,还为师生搭建了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激发了青年学者的创新热情和探索精神。论坛的圆满落幕彰显了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在推动科技创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方面的不懈努力。未来学院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拓宽学术视野,助力航空航天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实现科技强国梦想贡献力量。

 


文案 | 牛春望

排版 | 崔健楠

初审 | 钟轩 张超

审核 | 赵晓江

审核发布 | 罗愈业

喜报|世界冠军!航院学子代表中国参加“宇航奥林匹克”大会斩获佳绩

        近日,2024年国际空间太阳能学生竞赛决赛在意大利米兰的第75届国际宇航大会上落下帷幕。本次大赛历经7个月,吸引了包括中国中山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波士顿大学、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英国思克莱德大学、日本宇宙航空开发机构(JAXA)下属研究所等来自全球14个国家数十支世界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代表队。历经初赛与半决赛,共有4支代表队进入决赛,中山大学代表队最终斩获世界冠军!

        此次竞赛由Space Canada公司、国际宇航联合会(IAF)、国际宇航科学院(IAA)、美国国家空间学会(NSS)以及联合国附属太空世代咨询委员会(UN-SGAC)等机构联合举办,是全球性的、主要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年度活动。竞赛旨在为解决地月空间能源、地外定居、气候变化等问题,围绕“空间太阳能发电”这一领域内开展具有创新性的、学生主导的研究课题,并为优秀的研究方案和队伍提供国际交流平台。

        中山大学代表队由航空航天学院研究生万文琦、叶哲、刘明财,本科生李思锐、李裕东、朱有亮等6名学生,以及邬树楠教授和初未萌博士2位指导教师组成,凭借作品《Cooperative Control and Experiment for Multi-robot Assembly of a Solar Power Satellite》及优异的现场表现,从初赛到决赛脱颖而出、斩获冠军。该作品提出了多机器人组装大型航天结构的协同控制方法并完成了地面原理性实验,相关成果可以应用于未来大型航天器在轨组装和维护。代表队曾于2023年获得由中国宇航学会举办的首届空间太阳能电站青年创新竞赛的全国冠军,经过2024年的不懈奋斗,代表队不断拓展前期的工作成果,披荆斩棘、再攀高峰,最终从全国冠军走向世界冠军!

图1 万文琦在决赛现场进行答辩
图2 参赛学生合影

 

图3 团队主要成员获奖证书

 

图4 半决赛线上答辩

 

 

        此外,代表队核心骨干研究生万文琦被联合国隶属的太空世代委员会邀请作为代表参加同期举行的2024年太空世代大会(Space Generation Congress),全球约150人受邀代表;我院博士研究生马克和硕士研究生万文琦还参加了第75届国际宇航大会的分组汇报,邬树楠教授和万文琦硕士的论文《Coupling Dynamics and Experiment of Crawling Robot and Space Structure for On-orbit Assembly》在大会1800余篇论文中脱颖而出,成为15篇最佳交互展示提名奖论文之一。国际宇航大会是由国际宇航联合会主办的大会,吸引全球航天界广泛参与,享有“宇航奥林匹克”之誉。第75届国际宇航大会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政府官员、企业家、科技人员、学生和传媒从业者等11000多人参加?;嵋橥诰侔炝撕教煺估阑?,世界知名航天企业和公司、主要航天国家的航天机构都前往参展,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出席了大会的开幕式。

图5 参会学生合影

 

图6 部分学生和指导教师在开展实验

 

图7 多机器人协同组装验证实验
图8 代表队设计的三足机器人(百年校庆版)

 

        代表队师生全部来自于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教研中心,该中心在吴志刚教授带领下长期致力于超大型航天器在轨运行与在轨构建的动力学与控制问题研究。此次参赛作品取得优异成绩,依托于团队十余年的研究基础、学院良好的科研条件以及特色科创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创新举措,并得到了研究生院、学院团委与领导的关怀与支持。

 


文案 | 万文琦

图片 | 万文琦

排版 | 高乐逸

初审 | 邬树楠 钟轩 张超

审核 | 赵晓江

审核发布 | 罗愈业


 

逐梦长空,叩问苍穹|第六届中山大学航空航天科技文化节主题活动成功举行

        12月7日,航空航天学院举办的第六届航空航天科技文化节在深圳校区中山堂成功举行。中山大学副校长邰忠智、中国南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飞、光明团区委书记范维新、深圳校区管委会王莉娜副主任、力学系77级校友汤奔阳博士、美国加州州立大学长滩分校叶先扬教授,航空航天学院党委书记罗愈业、院长吴志刚和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以及师生代表共900余人参加活动。

大会现场

 

        邰忠智副校长在致辞中强调,在中山大学建校百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亲致贺信,这是每一位中大人的荣耀,更是学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为学校的办学育人指明了前进方向。深圳校区按照学校三校区五校园的办学规划和布局,紧跟国家战略需求,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要,在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和文化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喜人的成果。航空航天学院全体师生凝心聚力,围绕航空航天强国战略,随着深圳校区的建设和发展,事业发展势头良好,充满学科专业特色的航空航天科技文化节逐渐成长为一个良好的品牌活动,为传承“两弹一星”和航空航天精神、百年中大红色基因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希望航院师生胸怀“国之大者”,主动投身到国家的航空航天科技创新事业,为学校加快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做出新的贡献。

邰忠智副校长致辞

 

         光明区群团工作部副部长、团区委书记范维新在致辞中表示,航空航天科技文化节是中大航院的品牌项目,期待与学校、学院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共同推动空天科技创新和教育事业、群团事业的发展。

范维新书记致辞

 

        作为中山大学世纪华诞级的首届飞行学员,航空航天学院2024级飞行技术专业的同学进行了风采展示,他们以矫健的身姿、坚定的眼神,展示了新航空人的风采与担当。

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2024级飞行学员风采展示

 

        高飞副总经理代表合作方中国南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向学院捐赠了C919大飞机模型,并以“当前民航产业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破局当自强”为题作主旨报告,深入分析了当前民航产业的国内国际形势,并指出,大湾区民航产业规模大、发展快、机会多,航院学子要坚持航空报国情怀,挺膺担当,响应时代召唤,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和国产大飞机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南方航空公司 C919 大飞机模型捐赠仪式

 

高飞副总经理作主题报告

 

        院友代表力学系1977级汤奔阳博士分享了他从深圳铁岗水库到中山大学力学系,再到美国太空总署的学习和科研经历,鼓励师生们将个人发展和时代发展相结合,不断追求科学真理,勇攀科学高峰。

汤奔阳博士作主题报告

 

         卢镇波教授以“低空经济关键技术的攻关情况”为主题做了专题报告,介绍了航空航天学院低空飞行器研究发展路径,深入探讨了evtol构型设计的核心要素与技术挑战。

卢镇波教授作主题报告

 

         由航院学生牵头研发,为献礼百年校庆的逸仙A星已到达酒泉发射中心,将在近期发射?;疃殖×吡嗽诰迫⑸渲行牡摹耙菹?A星”技术负责人王辉博士,向大家介绍了卫星发射任务的最新进展。

连线逸仙A星发射的现场

 

        吴志刚院长在总结时指出,在中大开启的第二个百年征程的新起点上,学院将继续积极主动融入大湾区发展,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为航空航天事业发展培养优秀人才、有组织开展关键技术和创新技术攻关,为航空航天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吴志刚院长作总结发言

 

        据悉,本届航空航天科技文化节开设了航模设计与飞行表演、游园会、模拟飞行、社团展示、纸飞机比赛和系列学术沙龙等精彩活动,为航空航天科技创新分享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科技文化游园会-航空航天大事记宣讲

 

模拟飞行器体验

 


资料整理|李雪彤

排版 | 翁德昭

初审 | 潘天成 李雪彤

审核 | 赵晓江
 

审核发布 | 罗愈业

喜报|航空航天学院学生在第五届国际大学生工程力学竞赛(亚洲赛区)中取得佳绩


        11月29日至12月1日,第五届国际大学生工程力学竞赛(亚洲赛区)在南京河海大学举行。在航天航空学院的大力支持和精心组织下,刘祚秋、陈衍茂和罗莹莹担任指导老师,开展了选拔测试和赛前培训,来自航空航天学院的12位本科生代表学校参赛。

        在首日举行的个人赛中,林昱州、杨瑞鑫、杨嘉怡和苏洵逸等4位同学获得特等奖,冯峻强、刘玥彤、张扬、王颖新、王梓谦、龚哲霖和房安棋等7位同学获得一等奖。在次日举行的团队赛中,中山大学4队(苏洵逸,王梓谦,李非奋)、中山大学3队(杨嘉怡,刘玥彤,龚哲霖)、中山大学2队(冯峻强,张扬,杨瑞鑫)和中山大学1队(王颖新,林昱州,房安棋)均获得一等奖。最终,中山大学代表队获得团体特等奖,在所有69个代表队中排名第7,并获得将于2025年4月在白俄罗斯举行的国际大学生工程力学竞赛的参赛资格。

        国际大学生工程力学竞赛是由俄联邦多所高校在 2005年共同发起,迄今已经举办了 18 届。2018 年起国际大学生工程力学竞赛组委会授权河海大学举办国际大学生工程力学竞赛(亚洲赛区)。

参赛师生合影

“一站式”学生社区微党课丨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辅导员为我院入党积极分子开展主题党课

        卓越成长“E”计划项目是航空航天学院结合“一站式”学生社区开展的精品项目,为进一步推动党课优质师资向学生延伸覆盖,打通党课覆盖“最后一公里”,坚持思想领航,我院持续开展卓越成长“E”计划之党建引领进社区系列活动。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2024年11月21日,学院青年教师专职辅导员、马克思主义学院陶颖老师为我院入党积极分子讲授《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新动能》主题党课。此次活动旨在深刻领会党中央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要求、新部署,探讨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中抓住发展机遇,通过深化改革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在本次党课上,陶颖老师带领我们集中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决定》强调了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必须将改革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紊?,积极分子们就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如何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进行了深入讨论,认识到新质生产力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关键所在。通过此次党课学习,入党积极分子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不仅加深了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理解,也增强了以实际行动支持和参与改革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站式”学生社区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阵地、教育创新的重要载体,将努力贴近学生生活,持续开展思想引领、学业就业、心理安全、文化体育等活动,不断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多方面能力,提升育人成效。

 


文案 | 梁靖靖、李德滨

图片 | 袁馨

排版 | 孙朗


初审 | 钟轩 张超

审核 | 赵晓江
 

审核发布 | 罗愈业

订阅